午夜精品视频一区,亚洲人成免费网站,自拍偷拍欧美视频,日韩av一二三

XML地圖   |   TXT地圖   |   HTML地圖   |   手機版   |   最新資訊
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科技政策 ? 關于發布202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民營企業創新發展 聯合基金項目指南的通告

關于發布202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民營企業創新發展 聯合基金項目指南的通告

時間:2025-07-01瀏覽量:

關于發布202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民營企業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指南的通告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現發布202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民營企業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指南,請申請人及依托單位按項目指南所述要求和注意事項申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2025年6月30日

 

202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民營企業創新發展

聯合基金項目指南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民營企業共同出資設立民營企業創新發展聯合基金,旨在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導向作用,引導和鼓勵科技創新型民營企業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吸引和集聚全國優勢科研力量,緊扣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緊迫需求,聚焦關鍵技術領域中的核心科學問題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激發民營企業創新活力,為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實施注入新動能。

2025年度民營企業創新發展聯合基金以重點支持項目的形式予以資助,資助期限均為4年,直接費用平均資助強度約為 220 萬元/項。

一、領域和主要研究方向

生命健康領域

重點支持項目

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1.ANGPTL家族調控網絡在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機制與干預策略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02的下屬代碼)

針對ANGPTL家族在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中作用機制未明的問題,開發高靈敏血漿游離蛋白檢測技術,結合臨床隊列評估其在基因和蛋白層面與心血管風險的關聯;通過細胞與動物模型解析其調控脂質代謝與動脈粥樣硬化的機制,系統比較基因沉默與蛋白阻斷等干預效應,結合臨床隊列明確潛在獲益人群,構建精準降脂干預策略。

2.基于臨床隊列組學聯合分析探索子宮瘢痕分子調控網絡和智能遞送治療(申請代碼1選擇H04的下屬代碼)

針對剖宮產等造成的術后子宮瘢痕潛在危害嚴重、發生機制復雜、干預困難和再次妊娠容易發生胎盤植入異常等瓶頸問題,通過基礎和臨床研究,闡明免疫細胞、內膜細胞與成纖維細胞網絡串擾導致子宮瘢痕的分子機制;挖掘關鍵干預靶點和時間窗,篩選最優藥物;基于脂質體與生物粘附性載藥系統研發基礎,探索新型智能遞送系統治療子宮瘢痕的應用前景。

3.基于腦腸軸代謝調控新機制的中藥單體鑒定及減重臨床轉化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07H32的下屬代碼)

基于腦腸軸調控腸道營養吸收的理論,借助空間轉錄組、結構生物學、功能磁共振等前沿技術,開展葛根素等中藥單體的機制與功能研究,對其進行改造優化,完成臨床前及臨床探索性研究,推動中藥單體精準干預治療肥胖的臨床轉化。

4.自身免疫介導再生障礙性貧血發生的關鍵分子機制及靶向干預策略的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08的下屬代碼)

針對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缺乏特異性、高效性免疫抑制治療靶點的問題,通過多組學技術篩選并挖掘免疫細胞導致骨髓衰竭的關鍵靶點分子,闡明自身反應性免疫細胞、造血干祖細胞及骨髓微環境相互作用的關鍵信號通路機制,確定潛在的治療靶點,并通過動物實驗及探索性臨床研究驗證靶向干預治療新策略。

5.基于全麻深度精準監測的神經網絡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09的下屬代碼)

針對全麻深度精準監測的重大臨床問題,整合運用腦電監測、功能影像、神經調控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結合基礎和臨床研究,探究介導麻醉效應的神經網絡圖譜、關鍵神經環路及分子靶點,揭示全麻過程中意識消失和恢復的神經活動規律,為全麻深度精準監測提供理論依據。

6.基于數字孿生腦技術的物質成癮個體化精準干預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0的下屬代碼)

利用數字孿生腦技術,整合物質成癮的多模態神經影像數據、多組學數據及行為學特征,構建個體化數字孿生腦模型。重點解析物質成癮相關神經環路的動態調控機制,量化渴求等行為表型的神經活動特征;通過神經調控技術,篩選個體化最優干預方案,為提升戒斷率、降低復吸風險和個體化診療提供創新理論依據和臨床范式。

7.重癥感染后免疫衰老及調節失衡的機制與重塑策略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1的下屬代碼)

針對重癥感染導致免疫衰老及免疫功能失調等關鍵科學問題,基于臨床隊列及動物模型,應用多組學技術,闡明重癥感染后免疫衰老、功能失調的表觀遺傳改變及免疫時空動態重塑的機制,構建感染后免疫衰老的診斷分型及預后預測模型,篩選研發靶向感染后免疫衰老的治療新策略,促進臨床轉化。

8.基于臨床隊列的遺傳性卵巢癌的演進分子機制及治療響應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8的下屬代碼)

基于多中心遺傳性卵巢癌家系隊列,采用空間組學、活體蛋白標記技術等多維度研究方法,解析胚系突變攜帶者發生卵巢癌的關鍵分子事件與演進特征,探索其發病機制和潛在治療靶點;篩選適用于不同突變類型的抗腫瘤靶向藥物,為遺傳性卵巢癌防治提供原創性新策略。

9.基于前瞻性臨床隊列的HER2低表達晚期乳腺癌對ADC聯合療法的多組學預測模型構建(申請代碼1選擇H18的下屬代碼)

針對HER2低表達晚期乳腺癌目前缺乏標準治療的問題,探索新型ADC藥物聯合血管生成抑制劑和/或免疫治療的響應,通過對治療前后腫瘤組織及血液樣本等進行多組學多模態研究,揭示其作用機制并構建預測療效的多維度分子模型和標本庫,為該亞型患者精準治療提供依據。

10.胃癌雙特異性抗體新輔助免疫治療的關鍵技術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8的下屬代碼)

針對胃癌免疫治療療效不佳的臨床問題,開展前瞻性新輔助臨床試驗,探索雙特異性抗體的新型免疫治療關鍵技術;基于影像、病理及分子影像等多組學研究探索免疫治療前后腫瘤治療特征和微環境動態演變規律及耐藥機制,建立人工智能多組學預測療效模型。

11.脂蛋白代謝異常重塑腫瘤微環境促進肝癌免疫治療抵抗的機制和治療干預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8的下屬代碼)

針對肝癌免疫治療耐藥問題,基于臨床隊列,采用多組學的研究方法,闡明腫瘤代謝重編程與免疫微環境動態互作的分子網絡,鑒定關鍵脂蛋白代謝調控靶點并揭示其影響免疫微環境的作用機制,構建代謝-免疫新型聯合治療策略。

12.基于代謝異質性驅動的表觀遺傳演進促進甲狀腺癌失分化與耐藥的機制研究及精準干預策略探索(申請代碼1選擇H18的下屬代碼)

針對甲狀腺癌失分化及治療抵抗的難題,通過整合多組學數據開展甲狀腺癌代謝異質性驅動的表觀遺傳研究,闡明甲狀腺癌失分化及耐藥性的關鍵作用機制,揭示“代謝產物-表觀遺產-腫瘤演進”的調控規律,基于鑒定的靶點開發甲狀腺癌靶向治療新方法,構建晚期甲狀腺癌治療新模式。

13.滯育樣肝癌細胞空間分布特征介導免疫治療耐藥的機制及干預策略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8的下屬代碼)

針對肝癌靶向聯合免疫治療應答率低的關鍵難題,通過整合臨床隊列與多組學技術,揭示滯育樣肝癌細胞的空間分布特征;解析滯育樣細胞與免疫微環境的互作網絡,及驅動免疫逃逸的分子調控機制,建立靶向滯育樣腫瘤調控靶點的干預策略,構建肝癌靶免聯合治療新方案。

14.基于分子功能可視化的食管癌新輔助治療療效評估及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8的下屬代碼)

針對食管癌新輔助治療后難以精準評估療效的問題,研發針對腫瘤微環境的分子功能可視化等新方法,依托食管癌新輔助治療臨床隊列研究,結合多組學分析方法,構建基于分子功能可視化的療效評估新體系,剖析腫瘤微環境演化規律,揭示治療應答機制,為食管癌治療決策提供依據。

15.乳腺癌HER2靶向治療時空調控與精準診療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8的下屬代碼)

針對腫瘤異質性影響乳腺癌HER2靶向治療效果的臨床難題,系統研究不同新型HER2靶向藥物耐藥機制,通過多組學及關鍵分子可視化手段,解析HER2靶向治療關鍵分子時空調控網絡,研發新型協同增效方案,建立乳腺癌精準HER2靶向治療策略。

16.基于組織因子棕櫚酰化調控的胰腺癌新型聯合治療策略探究(申請代碼1選擇H18的下屬代碼)

面向組織因子(Tissue Factor,TF)靶向抗體偶聯藥物(ADC)療效優化及聯合治療策略開發的問題場景,通過解析TF棕櫚酰化修飾的分子機制開展胰腺癌治療干預研究:探究棕櫚酰化對TF膜分布的調控作用,設計棕櫚酰轉移酶抑制劑與ADC的協同治療方案;闡明TF棕櫚酰化動態變化與腫瘤免疫逃逸的關系,揭示棕櫚酰化修飾調控TF-ADC藥物有效性的分子規律。

17.構建肺癌抗體偶聯藥物多組學聯合療效預測體系(申請代碼1選擇H18的下屬代碼)

針對抗體偶聯藥物(ADC)肺癌精準診療問題,通過單細胞空間轉錄組學整合外周血基因組及代謝組學研究,利用類器官等探索其內在機制,構建多維度生物標志物聯合預測體系。

18.代謝微環境重塑促進肝癌復發機制和靶向干預策略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8的下屬代碼)

針對肝癌術后復發率高的臨床難點,基于前瞻性隊列和復發前后肝癌標本,利用空間蛋白組等多組學技術,闡明癌灶復發過程中代謝微環境重塑的時空動態特征。揭示YAP等核轉錄因子,以及乳酸化、谷氨酰化等代謝相關蛋白翻譯后修飾調控肝癌復發的潛在機制,并構建靶向遞送體系進行干預和驗證。

19.胃癌免疫耐藥新靶點發現與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8的下屬代碼)

針對胃癌免疫治療效果不佳的關鍵問題,鑒定其微環境中的關鍵性免疫抑制靶點,闡明其介導抗腫瘤免疫應答抵抗的調控機制,探索針對特異性靶點的免疫治療新策略。

20.肝細胞癌新輔助免疫治療臨床與基礎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8的下屬代碼)

針對肝細胞癌新輔助免疫治療的難題,解析肝細胞癌新輔助免疫治療分子調控網絡并揭示耐藥形成的關鍵信號通路;基于多組學技術篩選預測新輔助療效的生物標志物,構建個體化治療響應模型;開發靶向-免疫-局部治療協同增效的聯合治療新策略。

21.YTH家族調控慢性肝病進展和耐藥的機制及干預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34的下屬代碼)

針對慢性肝病發病機制復雜、靶標鑒定困難問題,運用人工智能、單細胞測序等多組學、化學生物學前沿技術,探索表觀遺傳m6A修飾及識別蛋白YTH家族與慢性肝病進展及治療耐藥的關系,揭示其調控免疫微環境及代謝紊亂的機制;并發現具有轉化前景的小分子抑制劑,開展PK-PD研究,為慢性肝病治療提供新靶點、新干預策略和候選藥物小分子。

22.葡萄糖響應型長效智能胰島素遞釋系統的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C10的下屬代碼)

針對現有胰島素制劑低血糖風險高、需頻繁給藥的難題,構建葡萄糖響應胰島素或其類似物的遞釋系統,研究其體內外葡萄糖響應機制及釋放動力學、體內半衰期及控糖療效,闡明遞釋系統結構-釋放特性-降糖療效間的關系,最終獲得單針皮下注射控糖超一周的新型胰島素遞釋系統,為解決現有葡萄糖響應胰島素遞釋系統響應滯后、作用時間短的難題提供思路。

 

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1.影像-能量設備協同減輕兒童活體肝移植術中損傷及相關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03的下屬代碼)

聚焦兒童活體肝移植術中高精細化操作環節,圍繞肝組織能量設備熱損傷應答、術中血管膽道識別與保護、術后肝再生微環境調控等關鍵科學問題,闡明術中肝細胞與肝臟微循環對能量設備所造成損傷的應答機制,解析肝組織損傷-修復的時空動態特征,建立影像引導與能量設備協同應用的活體肝移植術中干預新策略。

2.多模態新生兒疾病數據標準化采集與共享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04的下屬代碼)

面向危重新生兒精準診療臨床需求,針對新生兒病情演變迅速、生理動態性強、多源數據異構耦合等關鍵問題,以新生兒疑難重癥為研究對象,采集新生兒標準化表型-基因型多模態數據,通過自適應聯邦學習框架,驅動個性化診療的數字孿生與共享機制研究,支撐新生兒疑難重癥預警、早期篩查等人工智能模型的全流程訓練與部署,構建新生兒精準診療新范式。

3.超寬譜域智能融合可視化系統早期識別尿路上皮癌及其浸潤轉移的分子成像特征和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8的下屬代碼)

圍繞尿路上皮癌的微創、精準診療需求,采用超寬譜域智能融合成像解析增強技術,探索腫瘤早期浸潤轉移的生物成像特征,解析腫瘤微環境與早期轉移的關聯機制,構建腫瘤-免疫互作的分子成像模型,為早期可視化識別高危腫瘤及精準治療提供依據。

4.基于器官芯片的假體表面骨整合/抗感染協同機制解析和數字化精準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06的下屬代碼)

針對假體表面感染及骨整合障礙,建立器官芯片和細胞微環境數字模型融合的創新技術和研究范式,解析界面動態調控骨組織再生與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協同機制,研發假體表面緩釋材料多尺度、多維度數字化精準設計方法,實現術中感染源的快速診斷,研發兼具骨整合與抗感染性能的假體表面涂層。

5.基于多模態人工智能解析難治性下肢缺血神經-血管鎮痛與保肢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09的下屬代碼)

針對難治性下肢缺血(CLI)神經-血管互作機制不清與鎮痛保肢的治療瓶頸,利用人工智能,整合腦電、組織氧代謝、血管影像及蛋白質組學、生物標志物等多維度數據,構建CLI神經-血管互作多模態數據庫,解析中樞-交感-血管網絡圖譜,結合血流動力學與疼痛感知特征,揭示神經-血管耦聯機制,為靶向神經調控的CLI鎮痛保肢策略提供理論依據。

6.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微循環調控與循環保護通氣策略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6的下屬代碼)

圍繞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相關機械通氣導致肺微循環血流動力學紊亂機制,在動物模型中,通過可視化肺通氣、灌注成像、肺內局部V/Q匹配及肺泡微循環監測,結合多組學等技術,研究機械通氣時微血流周期性開關和V/Q失調對肺微血管、肺泡等細胞損傷機制,明確相應潛在干預靶點,建立肺微循環導向的循環保護通氣策略。

7.基于多組學融合重癥大模型技術的重癥肺炎臨床輔助決策體系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6的下屬代碼)

針對重癥肺炎精準診療的臨床難題,依托多中心、前瞻性重癥肺炎隊列,基于連續時程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等生物樣本庫,搭建涵蓋疾病動態演進特征的多組學融合數據庫。基于機器學習-大模型混合架構的重癥大模型,揭示重癥肺炎病理生理學機制,構建疾病風險預警、診斷分型及治療決策的臨床輔助體系。

8.腎癌表觀遺傳檢查點決定CAR-T敏感性的分子機制與應用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8的下屬代碼)

聚焦腎癌在CAR-T治療中產生的原發或繼發性表觀遺傳重塑現象,闡明腎癌通過表觀重編程介導CAR-T耐受的機制,鑒定關鍵表觀免疫分子,刻畫腎癌“表觀分子-微環境-CAR-T”之間的對話反饋網絡,評估表觀檢查點在腎癌CAR-T治療中的價值。

9.基于老年患者加速術后心臟康復構建全麻下多模態、多臟器循環預警與智控體系(申請代碼1選擇H19的下屬代碼)

針對老年患者術后多臟器并發癥高發、影響術后康復、缺乏預警體系的困境,聚焦以心臟為中心的多器官交互損傷,基于應激控制、全麻下多模態循環監測和多重預警技術及敏感生物標記物研究,揭示心臟與多器官及內環境之間的功能適配或失配的內在機制,驗證加速術后心臟康復(Heart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HeartERAS)策略的臨床價值,并構建AI大模型支撐的精準多模態循環監測智控體系。

10.基于纖毛蛋白復合物功能解析的視網膜纖毛病的分子機制及標志物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26的下屬代碼)

聚焦致盲性眼病—遺傳性視網膜纖毛病的致病機制,繪制中國人群已知致病基因的突變頻譜,系統解析纖毛相關蛋白復合體構成及在纖毛形成和維持、蛋白篩選和轉運等關鍵過程的功能,鑒定新的視網膜纖毛病致病基因、研發新的分子標志物檢測方法,建立視網膜纖毛病分子診斷新策略。

11.基于肺癌腦(膜)轉移機制解析的早期診斷標志物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26的下屬代碼)

針對肺癌易發腦(膜)轉移且預后極差的難題,挖掘基因-轉錄-蛋白-代謝等多維度信息,開發新型人工智能算法,動態追蹤肺癌原發灶至腦(膜)轉移的演進過程,解析轉移機制及核心關聯標志物特征,鑒定肺癌腦(膜)轉移早期診斷標志物,為臨床診療提供新策略。

12.基于新型代謝指紋圖譜技術的肝癌免疫治療耐藥機制解析及精準預測模型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26的下屬代碼)

針對肝癌免疫治療耐藥機制不明及預警體系缺乏等難題,基于臨床生物樣本庫,研發新型固相質譜代謝指紋技術,對血漿、循環腫瘤細胞及免疫細胞等外周組分,開展同一樣本多組學聯檢,在單細胞尺度繪制耐藥特征性全景循環生態圖譜,開展功能實驗鑒定驅動耐藥的關鍵細胞與分子,揭示其作用機制,構建耐藥預警模型。

13.基于DNA編碼技術的胃癌細胞外囊泡液體活檢新技術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26的下屬代碼)

針對胃癌細胞外囊泡(EV)多靶標、超痕量檢測難題與腫瘤進展動態監測需求,研究基于可編程DNA納米結構的EV表面標志物精準多重識別與信號高效放大機制,發展單顆粒EV多參數高靈敏分析方法,構建反映胃癌進展時空演化規律的動態EV圖譜,研發EV液體活檢新技術,系統評估其用于早期診斷及療效監測的臨床價值。

14.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無創精準檢測影像學新方法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27的下屬代碼)

針對我國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高發且難以早期、無創、精準、便攜評估的重大難題,研發高功率超短電磁脈沖技術與超聲結合的一體化新方法,揭示肝脂肪變程度與介電、聲學多模態參數的映射關系,構建融合電磁-聲學超寬波譜的脂肪肝組分識別與量化模型,實現無創精準便攜的影像學檢測。

15.子宮內膜微循環超聲可視化動態評估與分子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27的下屬代碼)

針對子宮內膜容受性難以精準評估的困境,發展超高頻超聲在機亞毫米微血流全息頻譜定量和微米級顯微造影技術,設計特異性靶向子宮內膜微循環的生物納泡探針及其超聲分子成像方法,定量解析血管生成相關關鍵分子與子宮內膜生長潛能在其容受性中的作用,并通過多組學技術系統解析分子調控網絡,為跨尺度動態評估子宮內膜容受性奠定方法學基礎。

16.淋巴瘤動態演進的多模態超聲智能化預測與評估方法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27的下屬代碼)

針對淋巴瘤高異質性導致的精準診療難題,面向有限的時序多模態超聲數據,研究文本引導的大小模型協同優化、量子計算等技術,解析腫瘤動態演進過程中微循環-彈性-黏度等表型變化,構建基于臨床文本、超分辨造影、黏彈性等多模態的超聲智能評估系統,為實現腫瘤無創精準分型、療效預測與預后評估提供理論依據及技術支撐。

 

杭州協合醫療用品有限公司

1.急性肺損傷特絡細胞-間充質干細胞內在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01的下屬代碼)

針對急性肺損傷單一細胞治療效果有限的問題,聚焦特絡細胞調控間充質干細胞功能增強的機制及其介導的免疫重編程的作用,解析特絡細胞-間充質干細胞-免疫細胞互作網絡,明確多細胞協作網絡在肺損傷修復中的時空調控規律。

2.糖尿病足動脈閉塞相關的血管神經共因子的功能和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02的下屬代碼)

針對糖尿病足動脈閉塞與神經損傷治療策略難以協調的問題,明確在動脈閉塞與神經損傷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血管神經共同因子,闡明其在血管內皮細胞、巨噬細胞、神經元等細胞的調節機制及協同作用,挖掘治療靶點。

3.兒童肺動脈高壓的免疫動態圖譜構建和免疫靶向治療創新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02的下屬代碼)

針對兒童肺動脈高壓免疫網絡紊亂問題,運用測序和組學方法,系統解析兒童肺動脈高壓肺血管病變區免疫微環境的動態演變規律,繪制免疫-血管細胞的互作網絡圖譜,鑒定參與兒童肺動脈高壓血管重構的關鍵免疫細胞亞型及核心調控網絡,篩選治療靶點。

4.細菌細胞外囊泡(BEVs)在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02的下屬代碼)

BEVs在動脈粥樣硬化中作用機制欠清。基于臨床樣本和組學技術,構建BEVs動態特征譜,分析其在動脈粥樣硬化進程中變化規律;解析BEVs介導的炎癥-脂代謝紊亂,闡明BEVs驅動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并篩選治療靶點。

5.基于神經代謝調控作用探索腦--菌軸互作在腸易激綜合征發病中的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03的下屬代碼)

針對腸易激綜合征治療困難的問題,聚焦大腦神經代謝變化,通過臨床樣本、動物及細胞實驗等,研究神經功能代謝變化對腸道菌群組成與功能、黏膜屏障、免疫應答的影響,揭示神經系統通過腦-腸-菌軸影響腸易激綜合征發生發展的機制與干預靶點。

6.精準靶向胰腺的生物功能材料用于慢性胰腺炎治療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03的下屬代碼)

針對慢性胰腺炎基因治療遞送效率低下問題,設計適應慢性胰腺炎特殊病理環境的生物功能材料,實現目標基因的高效遞送,闡明生物功能材料-基因復合體從基因表達、細胞功能與代謝等多維度對慢性胰腺炎進行干預的機制。

7.基于神經-免疫調控解析急性胰腺炎發病機制與干預策略(申請代碼1選擇H03的下屬代碼)

針對急性胰腺炎神經免疫調控機制不明的問題,以施旺細胞-交感軸突互作關系為研究對象,利用胰腺類器官-軸突-施旺細胞共培養體系和動物模型,結合臨床樣本,解析施旺細胞介導的神經免疫網絡特征,揭示神經-免疫微環境重塑參與急性胰腺炎的機制及干預靶點。

8.代謝重編程在調控胃癌卵巢轉移靶器官微環境中的作用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8的下屬代碼)

針對胃癌卵巢轉移機制不明確的問題,以臨床數據庫和生物樣本庫為基礎,研究胃癌卵巢轉移病灶的代謝特征,探索其對器官特異性轉移微環境的調控作用;明確胃癌卵巢轉移代謝重編程的核心驅動信號通路,發現分子靶點,驗證其功能。

9.脂肪組織活化策略增敏卵巢癌免疫治療的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8的下屬代碼)

針對卵巢癌免疫治療耐藥的問題,以腫瘤-脂肪軸為研究對象,探索促進脂肪組織活化的有效策略,闡明脂肪組織活化對腫瘤代謝重編程、微環境重塑和免疫治療增敏的作用機制;評估脂肪組織活化聯合免疫治療效果;借助多組學動態監測技術,揭示患者治療前后腫瘤微環境時空動態演進規律。

10.新型納米材料重塑膀胱癌組織結構并增強免疫治療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8的下屬代碼)

針對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手術后灌注治療失敗率高的問題,研究新型納米材料等重塑腫瘤結構和腫瘤免疫微環境,以增強對治療藥物的響應性和免疫應答;采用多組學技術建立組織重塑前后細胞圖譜;從免疫微環境、病理學、力學等多學科維度評估治療效果。

11.基于PB級多模態數據的中國人群結直腸癌(CRC)治療抵抗機制與干預策略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8的下屬代碼)

針對CRC治療抵抗的難題,依托PB級別中國人群CRC臨床隊列多模態數據,通過人工智能整合全基因組、全基因組表觀遺傳組、表達譜等多組學數據,探討治療抵抗機制,篩選并驗證關鍵靶點與生物標志物,構建預測治療療效的大模型。

12.EZH2降解劑在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作用機制和療效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8的下屬代碼)

針對mCRPC治療耐藥問題,以EZH2為核心靶點,深入探討EZH2降解在表觀調控、協同抑制雄激素受體信號通路、誘導DNA損傷反應及激活抗腫瘤免疫等方面作用機制,研究通過蛋白降解技術清除EZH2蛋白的效果,分析EZH2降解劑成藥性的可行性及聯合免疫治療協同作用的效果。

13.基于微循環高分辨成像的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預警檢測體系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27的下屬代碼)

針對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無創量化檢測手段缺乏的問題,建立高分辨的肝臟微血管及其網絡可視化影像技術,融合多模態成像技術和智能影像處理技術,系統挖掘從微觀到宏觀血管網絡的影像組學特征,明確門靜脈高壓早期識別的新型影像生物指標,構建可早期預警的檢測體系。

14.超聲調控卵巢癌耐藥的機械力學微環境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27的下屬代碼)

針對卵巢癌化療耐藥問題,基于臨床樣本,整合超聲力學、空間多組學及代謝流分析等技術,系統解析卵巢癌機械力學微環境驅動的耐藥時空動態特征,闡明通路并篩選靶點。探討超聲力學刺激的調控作用,明確關鍵超聲參數與生物學效應間的對應關系,建立可影響卵巢癌化療耐藥性的調控體系。

 

齊魯制藥有限公司

1.肺纖維化的病理機制及候選藥物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01H34的下屬代碼)

結合臨床數據,探索肺纖維化致病機理,發現并確證相關的藥物靶點;結合小分子藥物設計或其他藥物形式開發靶向藥物,并通過體內外模型評價治療效果和初步安全性,獲得至少1個有知識產權的候選分子。

2.代謝相關功能障礙脂肪性肝炎(MASH)的病理機制及候選藥物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03H34的下屬代碼)

結合臨床數據,探索MASH致病機理,發現并確證相關藥物靶點;結合小分子藥物設計或其他藥物形式開發靶向藥物,并通過體內外模型評價治療效果和初步安全性,獲得至少1個有知識產權的候選分子。

3.AI輔助的代謝疾病相關GPCR偏向性調節劑的發現(申請代碼1選擇H07H34的下屬代碼)

針對代謝疾病中GPCR偏向性調節劑的篩選難題,開展AI輔助的GPCR偏向性調節劑的從頭設計與虛擬篩選,構建基于AI分子生成及多維度成藥性評估與分子優化的體系,并通過體內外模型評價治療效果和初步安全性,獲得至少1個有知識產權的候選分子。

4.AI輔助的神經系統疾病相關GPCR偏向性調節劑的發現(申請代碼1選擇H09H34的下屬代碼)

針對神經系統疾病中GPCR偏向性調節劑的篩選難題,開展AI輔助的GPCR偏向性調節劑的從頭設計與虛擬篩選,構建基于AI分子生成及多維度成藥性評估與分子優化的體系,并通過體內外模型評價治療效果和初步安全性,獲得至少1個有知識產權的候選分子。

5.難治性疼痛的發病機制及候選藥物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09H34的下屬代碼)

針對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糖尿病周圍神經病、三叉神經痛等難治性疼痛,結合臨床數據,發現并確證相關藥物靶點;結合小分子藥物設計或其他藥物形式開發靶向藥物,并通過體內外模型評價治療效果和初步安全性,獲得至少1個有知識產權的候選分子。

6.卒中發病機制及候選藥物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09H34的下屬代碼)

針對卒中,結合臨床數據,發現并確證相關藥物靶點;結合小分子藥物設計或其他藥物形式開發靶向藥物,并通過體內外模型評價治療效果和初步安全性,獲得至少1個有知識產權的候選分子。

7.抑郁癥的發病機制及候選藥物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0H34的下屬代碼)

針對抑郁癥藥物起效延遲和反復發作難題,結合臨床和多組學數據,探索其致病機理,發現新靶點;結合小分子藥物設計或其他藥物形式,開發快速起效的靶向藥物,并通過體內外模型評價治療效果和初步安全性,獲得至少1個有知識產權的候選分子。

8.基于類器官模型的肝癌耐藥機制研究及應用(申請代碼1選擇H18H34的下屬代碼)

針對肝癌具有高度異質性和耐藥問題,建立不少于50個肝癌患者來源的類器官,通過空間組學及分子可視化等技術篩選20個以上的膜表達腫瘤相關蛋白,揭示其時空異質性與變化規律,并結合上述已建立的類器官模型解析常見治療藥物及ADC毒素的耐藥特征及分子機制,確認候選治療靶點或組合2-3個。

9.基于難治性肺癌隊列空間組學研究的新靶點發現與應用(申請代碼1選擇H18H34的下屬代碼)

針對小細胞肺癌耐藥后難治的問題,建立不少于50例具有空間組學數據的難治性肺癌隊列和不少于20例的類器官或PDX模型,發現至少3個腫瘤相關膜蛋白靶點,研究其時空異質性規律和調控機制,設計具有知識產權的抗體或ADC候選分子至少1個,通過體內外模型評估其抗腫瘤效果和安全性。

10.基于難治性頭頸鱗癌隊列空間組學研究的新靶點發現與應用(申請代碼1選擇H18H34的下屬代碼)

針對頭頸鱗癌耐藥后難治的問題,建立不少于50例具有空間組學數據的難治性頭頸鱗癌隊列和至少20例的類器官或PDX模型,發現至少3個腫瘤相關膜蛋白靶點,研究其時空異質性變化規律和調控機制,設計具有知識產權的抗體或ADC候選分子至少1個,通過體內外模型評估其抗腫瘤效果和安全性。

11.基于難治性三陰乳腺癌隊列空間組學研究的新靶點發現與應用(申請代碼1選擇H18H34的下屬代碼)

針對三陰乳腺癌耐藥后難治的問題,建立不少于50例具有空間組學數據的三陰乳腺癌隊列和至少20例的類器官或PDX模型,發現至少3個腫瘤相關膜蛋白靶點,研究其時空異質性變化規律和調控機制,設計具有知識產權的抗體或ADC候選分子至少1個,通過體內外模型評估其抗腫瘤效果和安全性。

12.基于耐藥結直腸癌生物樣本庫的新靶點發現及應用(申請代碼1選擇H18H34的下屬代碼)

建立不少于100例的常規治療耐藥或術后復發的生物樣本庫和至少50個來源于患者的類器官或異種移植模型。利用空間轉錄組等多組學技術,鑒定至少3個腫瘤相關耐藥靶點,并解析其在腫瘤內的異質性特征和時空演進規律。設計小分子或其它藥物形式,并獲得至少1個有知識產權的候選分子。

13.PD-1/CTLA-4雙免疫組合抗體在PD-(L)1單抗耐藥宮頸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及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8的下屬代碼)

針對宮頸癌PD-(L)1單抗耐藥問題,建立不少于50例的患者隊列,評估抗PD-1/CTLA-4雙免疫組合抗體在該人群中的療效,通過構建高質量生物樣本庫,并采用多組學整合分析與功能驗證的研究方法,鑒定雙免疫組合抗體在PD-(L)1單抗耐藥人群中有效應用的核心分子特征及關鍵調控機制。

14.蛋白多肽藥物新型口服遞送系統的效應及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34的下屬代碼)

針對蛋白多肽藥物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低的難題,設計具有顯著增強其口服吸收效率的新載體及遞送系統,探索載藥系統結構組成與消化道跨膜吸收效率的構效關系及其影響因素,獲得至少一種具有轉化前景的蛋白多肽藥物口服遞送系統。

15.小核酸藥物肝外靶向新型遞送技術的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34的下屬代碼)

針對小核酸肝外靶向遞送的技術壁壘,研發安全高效的新型肝外遞送系統,提升小核酸的治療效能,重點針對肺、腎等組織進行遞送載體的開發和驗證,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遞送技術。

16.非腫瘤適應癥新型ADC藥物機制研究及應用(申請代碼1選擇B07的下屬代碼)

針對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等重大慢性疾病,設計并探索新型ADC藥物靶向遞送新機制,研究載荷分子設計與篩選,微環境響應型連接技術開發,獲得至少1個有知識產權的候選ADC藥物。

二、申請要求

(一)申請人條件。

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或者其他從事基礎研究的經歷;

2.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以及無工作單位或者所在單位不是依托單位的人員不得作為申請人進行申請。

(二)限項申請規定。

執行《202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申請規定”中限項申請規定的相關要求。

2025年度,試點民營企業創新發展聯合基金申請時不計入申請和承擔項目總數范圍,正式接收申請后計入。科研人員申請(包括申請人和主要參與者)和正在承擔(包括負責人和主要參與者)民營企業創新發展聯合基金的項目數量合計限1項。

三、申請注意事項

申請人和依托單位應當認真閱讀并執行本項目指南、《202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和《關于202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與結題等有關事項的通告》中相關要求。

1.本聯合基金項目采取無紙化申請。申請書提交時間為2025年7月30日至8月5日16時。

2.本聯合基金面向全國,公平競爭。鼓勵申請人與聯合資助方下屬研發機構開展合作研究。對于合作研究項目,應當在申請書中明確合作各方的合作內容、主要分工等。重點支持項目合作研究單位的數量不得超過2個(依托單位+合作單位1+合作單位2),資助期限為4年。

3.申請人同年只能申請 1 項民營企業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

4.申請人登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簡稱信息系統),采用在線方式撰寫申請書。沒有信息系統賬號的申請人請向依托單位基金管理聯系人申請開戶。

5.申請書中的資助類別選擇“聯合基金項目”,亞類說明選擇“重點支持項目”,“附注說明”選擇“民營企業創新發展聯合基金”;“申請代碼 1”應按照本聯合基金項目指南要求選擇,“申請代碼 2”根據項目研究領域自主選擇相應的申請代碼;“領域信息”選擇“生命健康領域”;“主要研究方向”根據項目研究方向選擇相應的方向名稱,如“1.ANGPTL家族調控網絡在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機制與干預策略研究”。

6.申請項目應當符合本項目指南的資助范圍與要求。申請人按照項目申請書的撰寫提綱撰寫申請書。如果申請人已經承擔與本聯合基金項目相關的國家其他科技計劃項目,應當在申請書正文的“研究基礎與工作條件”部分論述申請項目與其他相關項目的區別與聯系。

7.資助項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發表論文、專著、研究報告、軟件、專利、獲獎及成果報道等,應當注明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民營企業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資助和項目批準號或作有關說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協合醫療用品有限公司、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共同促進項目數據共享和研究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8.依托單位應當按照要求完成依托單位承諾函、組織申請以及審核申請材料等工作。在2025年8月5日16時前通過信息系統逐項確認提交本單位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

聯系方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計劃與政策局

聯系人:王嘯天? 李志蘭

電 話:010-62328041,62329897

 

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聯系人:姚? 偉? 陳? 號

電 話:021-61600276

 

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聯系人:干春燕

電 話:0755-81886249

 

杭州協合醫療用品有限公司

聯系人:邱亞瑛 ?劉文君

電 話:0571-85333229

 

齊魯制藥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 欣? 苗? 菁

電 話:0531-55820709,55820179

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平臺介紹:

我單位主要從事全國科技成果評價(各國家一級協會)、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咨詢、項目戰略研討、專家考察調研、科技政策培訓、企業內訓等相關業務。在科技咨詢領域具有很強的政府背景、行業渠道、人脈資源及專業能力,為廣大科研工作者及科技型企事業單位提供專業化服務。

? ???擅長項目:?國家級科技成果評價(全領域)、社會科技獎勵、標準制定及參編、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等。

近期相關科技培訓:

7月23—26日北京、8月6—9日上海、8月13—16日重慶|“十五五”重點課題前期研究謀劃暨2025年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和科研平臺建設運行、科研資金全過程管理使用高級研修班

7月22-25日西安、8月13-16日青島|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AI)賦能科技成果評估轉化與高價值專利布局高級研修班

8月6-9日成都、9月10-13日西安|“十五五重點項目儲備謀劃與科技項目申報、科研平臺建設運行、經費使用管理”專題培訓班

國培基地 |關于舉辦2025年初級、中級、高級技術經理人培訓班的通知

培訓長期舉辦,如有相關需求及培訓報名請及時聯系: 王主任, 電 話:13426056628(同微信)

?(微信掃一掃下方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最新科技政策消息及近期科技培訓計劃動態。)

    

本文地址: http://www.coachmanslegacy.com/10638.html/ 轉載請注明出處!

科技成果評價與項目申報服務平臺 - 關注科技成果評價與項目申報服務平臺網站 http://www.coachmanslegacy.com

Copyright © 2018 科技成果評價與項目申報服務平臺 版權所有 ICP備案:京ICP備2022020416號-1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蔺县| 贺州市| 东方市| 满洲里市| 石城县| 西和县| 改则县| 曲水县| 锡林浩特市| 收藏| 如皋市| 泸西县| 叙永县| 和顺县| 大余县| 郑州市| 隆林| 长岭县| 石渠县| 广西| 界首市| 新和县| 容城县| 武宣县| 宝清县| 城固县| 固始县| 老河口市| 仁布县| 南川市| 文化| 成安县| 鄂托克前旗| 桑日县| 郁南县| 大名县| 磴口县| 周口市| 云霄县| 宜兰县| 慈利县|